欢迎访问QY球友会(中国)官方网站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策兑现 > 政策兑现和高质量发展

2023第十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召开
责任编辑:QY球友会(中国)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3-06-21 11:3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68日上午,2023第十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在南京召开。

本届论坛以“协同共进 显示未来”为主题,由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台湾显示器产业联合总会共同主办,QY球友会(中国)官方网站、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Mini/Micro LED显示产业分会、国家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和成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炜、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乔亦哲、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孙爱军出席并致辞。南京市台办主任贺承瑶、南京市工信局副局长唐永实出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研究所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欧阳钟灿,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郑有炓,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齐铮等嘉宾发表主题演讲。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陈炎顺、台湾友达光电董事长彭双浪、TCL华星光电CEO赵军、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会长高裕弟等多位业界大咖以及国内外学术界专家,行业协会、上中下游核心企业代表参会。

吴炜指出,近年来,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引导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推动新型显示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2年,全市新型显示产业的产值超1200亿元,成为全国新型显示“十大城市”之一,形成了以南京经开区为主要集聚区,江北新区、江宁开发区、溧水区协同发展的整体布局。下一步,南京将加快新一代显示技术龙头项目的布局,高度关注高世代OLED、电质发光QLED等下一代显示技术发展趋势,推动新型显示企业向产业链上游、高附加值领域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南京科教资源优势,支持产学研各单位加强合作,将新型显示基础科学研究与产业应用紧密结合;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支持显示面板龙头企业担任产业链链主,用市场化方式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在关键材料、核心设备和零组件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生态企业在底层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希望各方以此次论坛为新的起点,汇聚优势资源,加大政企协作力度,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高地,为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地,注入更强大的产业力量。

乔亦哲表示,作为数字时代的信息载体和人机交互窗口,新型显示产业已发展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性支柱产业,并和5G通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升级新型消费、壮大数字经济、发展信息产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全省先进制造集群、优势产业链来重点培育和打造。江苏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融合发展,着力做大做强做优新型显示产业,为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孙爱军介绍了南京经开区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情况。新型显示产业是经开区的第一大产业,近十年来,南京经开区充分发挥论坛的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做精做优产业链条,不断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打造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已集聚各类新型显示企业1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48家,创造近5万个就业岗位,新型显示产业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开发园区第9位。今年,随着总投资超30亿元的杉金光电全球研发中心、冠佳光电显示器件、翔腾光电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加速建设,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持续强链补链延链,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LG电子、乐金显示、喜星电子等韩资企业,夏普、电气硝子等日资企业,与京东方、中电熊猫、杉金光电等本土企业互补发展,构建了涵盖上游零组件、中游面板模组、下游显示终端的全产业链,园区已成为世界级光电显示产业基地。坚持技术创新发展,营造引领化的产业生态。围绕显示产业,与业界优质企业、知名高校、顶尖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了涵盖研发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协会等在内的产业自主创新体系。目前,园区拥有市级以上显示类企业研发机构78家,聚集了显示领域国家级创业创新人才200多名,产业创新生态不断优化。下一步,南京经开区将依托良好的新型显示和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大力推动新型显示与数字经济、集成电路、通信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融合,加快推动MicroLED、量子点、柔性OLED显示等类别优质项目和领军企业落地,努力实现由并跑向领跑、由中高端向高端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南京新型显示产业向两千亿级规模迈进。

本届高峰论坛紧跟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趋势,聚焦融合创新、协同发展、共创未来,举行产业精英峰会、产业精英圆桌会议、产业链峰会、产业链配套对接会等,为专家学者及业内企业提供探讨和交流的平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